笔书阁

第113章 诗词鉴赏2(第1页)

林夏看众人答完了继续道:

“第二题,下面对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”

“a.这词造境特色鲜明,由地理之河生成历史之河,从江山长卷生成。人物长卷,在故垒西边的实景上叠加三国赤壁的虚境。

b.这词镜头运用巧妙,随着景物描写由远镜头到特写的推近,人物描写也由“千古”而“三国”推近到赤壁之战中瑜亮的特写。

c.这词既有对前人诗句的化用,又有为后人化用的诗句,“卷起千堆雪”句是对柳词的化用,“大江东去”句为明人所化用。

d.这词与《赤壁赋》一样同属作者的黄州诗文,都借赤壁英雄之“古”抒己之怀,蕴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人生困境的脱。”

“注意这个问的是,不正确的是哪个!”

……

这道题其实也不难,只要抠字眼总能找到正确答案的。

但对于宋朝及以前的各朝代,他们对苏轼的了解都还全部依托于林夏,并不清楚黄州诗什么的。

而且他们看哪个描述都挺像正确答案,感觉都没错啊!

苏轼虽然还没有被贬,但毕竟是他自己的诗词想分析出来也不难。虽然由于d选项过于直白表达,导致苏轼很想把d排除出去。

但整篇是以公瑾为题的,他并没有描写诸葛亮,自然也就不存在诸葛亮的特点了,至少这篇是没有写的,所以答案是b。

……

林夏看着这次五花八门的答案,道:

“羽扇纶巾这个成语,就出自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。”

“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,戴着青丝绶的头巾,形容态度从容。”

“在这词中指代汉末儒将周瑜的便装打扮,并不是诸葛亮。所以b选项中,赤壁之战中瑜亮的特写是错误的,这词中并没有诸葛亮。”

“答案是b,恭喜苏轼本人再次答对了。”

“最后一题,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”

……

苏轼觉得这种刨根问底的鉴赏方式不好,他能有什么感想?

既然是被贬后,那就是对于自己一大把年纪仕途失意,看到赤壁感慨颇多,既然不能再讽刺朝堂,那只能借景感叹一下下了。

当然写是不可能这么写的,毕竟都到了最后一题了,他怎么也要把分得回来!

于是苏轼认真剖析过后,觉得难得有一个不是固定选择题,他能散写一下,他感觉自己写诗词都没有这么麻烦过。

然而苏辙更绝,直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鉴赏感想,篇幅长到被分成两个弹幕,直接单独当一篇文章放语文书里都没问题。

而其他想回答的人看到兄弟二人卷成这个样子,也被激起了胜负欲,纷纷拿出写诗词文章的架势来做一道赏析题,对着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和苏轼就是一通夸。

……

林夏看着好好一道分析题硬生生被那些大佬变成了文学竞赛,那一堆文邹邹的古文看得林夏简直绝望。

以为能为难一下他们的,结果小丑竟是她自己!!!

不过想想也正常,那些大佬哪个不是出口成章的。拿别的科目的题考一下也许还能为难住他们,语文的话还真有点难。

不过里面其实也没有完全贴合标准答案的,因为古人再豪放直接也是雕章琢句的,若是真考试还不一定得分。

毕竟他们这不叫答题,而是给考官们又出了一道题。

弹幕中有不少答案感觉拿出来当成是新的文章也没问题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